2000年11月1日 星期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诺贝尔奖与德国和欧洲汉学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推迟一周公布,引起了人们的猜测。在那个星期一,公布的前三天,在德国和各个欧洲电视台的文字新闻上报道,说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将在三个人中产生,一位美国人,一位瑞典人,和中国旅居美国的诗人北岛。这消息引起了我的惊异。因为,早在八月底,一位很认识一些文学界当今所谓权威人士的诗人朋友就从美国打电话对我说,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如果一定要给中国人,将会给高行健。
到底给谁?!由于推迟公布反而更炒热了选情。星期二、三在德国看到的消息,好象真的将是北岛了。我由于对北岛的诗歌、诗人气质、知识框架、思想追求,甚至对当代所谓朦胧诗,白话诗的走向很有看法;我由于知道,在德国翻译北岛诗歌的汉学家们,没有一个人说他们真的懂得这些诗歌;我还由于知道诗歌是不能翻译的,具有唐诗宋词传统的中国诗歌,对中国人来说,能真正了解其中精髓的人又有几人,更何况那些并不能用汉语写作的汉学家了!因此,我感到疑惑,难道诺贝尔奖真的要出天大的笑话了吗?
星期四早上,一位对高行健极为反感,似乎也认识一些此中评选圈子周围人士的朋友打电话给我,问我对高行健的看法。我的疑惑因之烟消云散。
星期四中午一点,终于等来了今年得主的消息。德国电视台在一点零三分新闻报告说,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将授给中国流亡作家“告因秧”。没有任何照片,没有任何别的说明。这说明,“告因秧”对德国人来说,是极其陌生的。直到下午三点钟的新闻报道,在这则消息的背后才配上了一幅黑白照片,可能是从网路,或那里弄来的,因为质量实在是差。在这个咨询发达的时代,两个小时居然只弄来这么一幅照片,可见德国新闻界的狼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