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23日 星期日

李慎之先生的历史地位及其政治文化思想简析(2003旧作)


(本文为2003年12月15日、16日在悉尼举行的讨论会而作。关于讨论会上对于本文的讨论情况,笔者附记于文后)
距离一个历史事件,或者一个人物越近,越难做出具有更广阔视角,能够自洽地解释、说明更多现象的评价。评价李慎之先生也是如此。在评价李慎之先生的时候,笔者发现不仅笔者自己,还有很多写作者,常常以自己的经历,或自己和李慎之先生的关系,来评价李慎之先生,其结果 ,这种评价很可能在一、二十年,甚至几年以后就会发现已经没有了阅读价值。因此,为了能够尽可能客观地评价李慎之先生的历史地位,在评价以前,选择参照系,反观自己的方法,或许是尽可能地避免自己的局限和偏见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笔者在这篇评述李慎之先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文章中,将首先对过去五十年来的大陆知识界的所谓学术和思想活动作一粗略回顾,然后具体地就李慎之先生的政治文化观作一简单讨论,并且希望由此能够对李慎之先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
要在一篇如此短的文章中,既对历史,又对具体观点做出详尽的论述是不可能的,因此,对这些问题更为详尽的论述,笔者以后会陆续做出。

一 最近五十年中国大陆知识界的所谓学术讨论回顾

放眼更远一些的历史也许对我们评价眼前的事物有所助益。因为对比也许使我们能够发现,很可能十年,甚至不要十年,而是三五年后,我们就会重新评价刚刚过去的一切。我在“最近二十年中国知识界的几个社会思想问题”一文中再次强调,任何过高地估计这两代知识分子都是不适当的。回顾最近五十年中国大陆知识界的所谓学术工作就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点。关于这五十年的历史,我认为可以分为两段,
第一是从四九年到七十年代末期,第二是八十年代以來。
从四九年到七十年代末期,人们今天基本上无异议地看到,除去一些翻译介绍工作,基本上毫无学术可言。例如作为历史学领域中重要成就的所谓历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不过是标签如何贴的问题的讨论,鸡蛋是从大头吃、还是从小头吃的讨论。至于一分为二还是合二而一、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代表的李泽厚先生参与的美学讨论,都毫无学术价值可言,就更不要提所谓武训传讨论,人性论讨论、清官问题讨论等了。所谓学术刊物,从《哲学研究》到自然辩证法等的各类杂志,都是另一类中宣部的刊物。这些所谓学术文章不仅拿到世界上,让正常社会的人感到莫名其妙,而且在今天的中国大陆也没有人再去阅读他,很多时候让人感到可笑。
第二是从七十年代末期以來。我认为这个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继续。例如,七十年代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