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7日 星期六

極權主義研究中的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第一章第四節) ——写在反叛五十周年(之二)

四.構成描述框架的概念:
1.關於中文“宗教”一詞:
2.關於西文Religion
3.作為學術研究及本文使用的“宗教”概念:
4.宗教、基督教與近代社會產生的ideology(意識形態):
5.“宗教—基督教”及其衍生的概念:

要想準確並且深刻地了解極權主義研究中的政治宗教和世俗宗教問題的出現,就必須了解研究究竟它們討論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到達一種什麼程度,尤其是它們遭遇到什麼問題,有哪些問題甚至碰到了瓶頸乃至悖謬。在這個過程中,要想把握或者說進一步發現問題、討論問題,除了了解政治宗教和世俗宗教問題出現的歷史背景、社會、政治環境及其原因外,還必須了解在各種不同的描述中所使用的理論框架、概念術語究竟指的是什麼。這尤其是對於一個隔著一層文化,幾乎可以說是另外一個世界來看這些問題的中國人,更是首先必須了解明確的問題。如果你不明白你自己使用的工具,你所使用的概念及方法究竟意味著什麼,那麼你的工作不會有成效、有意義。為此,本節我們將討論值得注意的構成描述框架的一些概念、理論問題。

1.關於中文“宗教”一詞:
本文所關注的在極權主義討論中的世俗宗教問題,基本上是圍繞宗教一詞進行的。為此,在描述各種現象發生、發展的過程中,筆者深深地感到對於宗教一詞必須清楚它的指謂,否則就會產生混亂,甚至張冠李戴、指鹿為馬的錯誤。因此在全文開始的時候,首先對宗教一詞做一個釐清是必要的,如果不能夠十分明確、具體,那麼也應該盡可能地做到,讓讀者在閱讀中能夠隨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由於釐清宗教一詞的含義,不僅涉及的是中文的語義,而且涉及不同文化的宗教學的研究,

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極權主義研究中的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第一章第三節下) ——写在反叛五十周年(之二)

三.極權主義研究中的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研究:
1.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的出現:二十年代末期、三十年代初期
2.擴展及形成階段:三十年代中期後
3.洛克爾關於國家、宗教與文化的探究
4.古利安關於世俗宗教問題的探索
5.世俗宗教問題在二次大戰後的展開

4.古利安關於世俗宗教問題的探索
古利安(Waldemar Gurian)是二十年代中期後關於極權主義問題研究最重要的學者之一,尤其是在關於極權主義和基督教的關係問題上的研究中,他和福埃格特一樣是少數的幾位最早提出這個問題,並且有具體論述的學者。雖然古利安不是本文的介紹研究對象,但是對於要瞭解有關政治宗教、世俗宗教這一問題研究的發生、發展,卻是必須要特別介紹的思想家。(26
古利安出生於猶太人的家庭,一九〇二年出生在俄國彼得堡,後移居德國、二次大戰時流亡美國。他在二十年代中期後就開始關注研究極權主義問題,不僅是最早,在二八年就提出是否能夠把共產黨極權和法西斯主義極權相提並論,而且也是最早提出世俗宗教問題的知識分子。
古利安開始關心自由主義和市民社會的問題始於他對格律圖森(Bernhard Groethuysen)的大部頭著作,兩卷本的《法國市民世界及其生活觀的產生》的討論。這兩卷書分別在一九二七年和二八年在德國的哈勒出版。一九二八年古利安在討論格律圖森的書的時候,第一次提到“世俗化天主教”現象。
一九三五年,他在流亡的途中,在瑞士再次把布爾什維主義和納粹等同看待分析。古利安在這一年發表的兩篇著述中幾乎提出了所有後來人們在討論極權主義的時候給出的特點。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古利安在美國提交給美國天主教哲學協會的年會的論文中,明顯地和過

極權主義研究中的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第一章第三節上) ——写在反叛五十周年(之二)


三.極權主義研究中的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研究:
1.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的出現:二十年代末期、三十年代初期
2.擴展及形成階段:三十年代中期後
3.洛克爾關於國家、宗教與文化的探究
4.古利安關於世俗宗教問題的探索
5.世俗宗教問題在二次大戰後的展開

1.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的出現:二十年代末期、三十年代初期
在極權主義發生、發展時所伴隨的思想,以及它的群眾運動中,基督教的宗教因素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對於這個問題,早在一九二四年卡爾·克利斯蒂安·布萊(Carl Christian Bry)在他的書中,就用“變相的宗教”(Verkappte Religionen)(15)來稱呼“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布萊認為,他們要把一切統一化的努力,一方面顯示了其一元論的本性,另一方面也間接顯露了它的宗教性,這預示著,只有他們才能夠改善民眾的處境。為此,儘管這兩個運動互相之間的關係是激烈地對抗,但是,他們的來源卻是同一個。對此,我們都看到,他們能夠很輕易地帶領他們的信眾改變觀點和立場。為此,布萊再次強調,他所說的同樣的來源指的就是“變相的宗教”。法西斯主義和共產黨同樣要把各種不同的東西統一到一起的那種本性,而這讓人們看到就是他所說的,一種“變相的宗教”。對此,布萊進一步強調說,“所有變相的宗教絕不僅是一種片面的狂熱,他們同時更是要成為一種包羅萬象的思想體系。”(16)這種要把所有的不同統一到一種政治意識形態中的宗教性,特別存在於這個群體及其運動的信仰中。通過信仰,他們可以極為有效地把每個個人的個性消滅,把他們融合成群體。通過這種性質的信仰,他們同時不斷地造就出必須無條件追隨的“政治領導人”以及他的“學說”。
在三十年代初期,極權主義的這種基督教宗教性的特點受到更多的知識分子、作家的關注,其中包括弗朗茨·威爾弗爾(Franz Werfel),赫爾曼·布洛赫(Hermann Broch)以及著名作家羅伯特·穆塞爾(Robert Musil)。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

就“談詩致王藏”答台灣友人問

有臺灣網友希望我對王藏贈詩更具體地多解釋幾句。為讓台灣朋友更具體地了解我的想法,以及能從這個詩歌現象中得到多少更根本的看法,我作答如下:

1.詩歌的解釋及理解大約只有作者有權來做。
2.詩不達詁,我基本上不做這種非常具體的試圖。只是憑感覺、憑想象讀來:是否舒服,是否如紅樓夢中林黛玉“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3.王藏的這篇。我覺得寫得還可以,也就是還流暢,有些詩味兒,不完全是大話空話。這在這兩代的所謂詩人中已經難能可貴了。我的這句話的意思再說白一點就是:能寫出詩歌的模樣來,就已經很不錯了。因為我知道在我們這兩三代人出生的貧瘠的文化及精神土壤上,如果達到這點,一定是很有才能和感覺才行,否則就是那些到處可見的隨波逐流的塑料垃圾
4.我的這些想法是年來讀老杜、蘇軾所感,即再次背誦了二十多篇老杜和蘇軾作品所感。都是人,且人家是百年、千年前的人,讀書、求知比現在不知困難多少倍,可老杜、蘇軾張嘴隨便一句竟然都讓我們瞠目結舌,享用無盡。如此對比想來,如果我重活一次,我一定要更好地活。可這是不可能的,為此更覺得,還活著其實就很幸運,朝聞道,夕死可矣,不敢欺騙自己,要繼續努力活,努力推敲自己的思想及文字。這是我所能的。它既是對得起自己的生命,也是為人者之巨大的享受。
5.就為此,我還要對臺灣的朋友加一句,我痛恨共產黨絕對不亞於納粹(法國自由主義大師阿隆語),我在大陸,從來上的是最好的學校,第一流的學生,可這就讓我更加明白共產黨毀滅了我們什麼。作為來說,而不是作為,共產黨社會毀滅了所有你作為人所獨特享有的能力及內容。如果你沒有傳統老杜、蘇軾的情懷及感覺,那你可以生活在那樣的社會而沒有痛恨和痛感。
對任何一位說共產黨好話的人,我都無法容忍,因為到現在為止,所有的經驗歷史表明,沒有一個共產黨曾經改變過他們那種殘暴本性。中共更是從來不掩飾這一點,即世界上沒有一種法律和道德能夠阻止他們為了權力而不敢使用暴力。看不到這點,就是睜眼說瞎話、自欺欺人。

如果你能夠舉出一個例外的例子,我立即收回我所有的話。

2019.4.23

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極權主義研究中的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第一章第二節) ——写在反叛五十周年(之二)

極權主義研究中的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第一章第二節)
——写在反叛五十周年(之二)
—仲維光—


二.極權主義現象和極權主義研究:
1.極權主義之路——十九世紀回顧:意識形態及族群問題的產生及發展
2.極權主義現象——二十世紀-極權主義世紀
3.極權主義現象研究——極權主義理論和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研究

1.極權主義之路——十九世紀回顧:意識形態及族群問題的產生及發展
十八世紀末期,法國革命開啟了當代和政教分離同時而來的暴力革命、專制,以及伴隨它們的各類意識形態之門。這些雖然在當時就已經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動蕩和災難,但是並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根本性的注意及討論。
十九世紀初期,伴隨著科學技術飛速地發展、工業革命的興起,政教分離帶來的所謂人的覺醒繼續迅速地膨脹,各類意圖取代宗教思想的思想體系、意識形態雨後春筍般地在歐洲叢生,鼓吹人的觀念的濫蠻主義(romanticism)在各個領域氾濫,世俗國家、各種族群應運而生。
在這樣一種形勢下,馬克思創立的意識形態體系——“馬克思主義”逐漸成為十九世紀影響最大、最廣泛的體系思想。在這個意識形態中,一八四八年,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第一次提出無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及無產階級專政思想——“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以及“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裡,並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8

春日致王藏


1.
王藏學弟去年贈詩如下:
致仲維光老師,王藏
百年禍難苦神州,紅罪極權帶水溝。究理外中尊問道,化情今古享歌喉。
寒梅傲雪千秋境,衛鳥銜石四海頭。深景遠來多啓示,但憑風雨灑孤舟。

文字相識王藏已經十三年了。去年王藏贈詩時,正值我白內障手術。昨日元璋兄和詩,睡覺前又細看一下,方知元璋的詩是用了心的,因為句尾用的都是王藏原韻之字。唱和之時步原韻、原字在唐並非如此。元璋高處起手,如此之和,在當代人中恐怕是越來越少的人能夠如此了。因為這代人掌握的中國字越來越少,當然還是遠比二十六個西文字母多點。當代中國人的中文自豪恐怕也是只有如此可憐的資本了。我可憐當代詩人也是為此,識字不多,卻敢來碼字。碼的如此粗陋,居然招搖過市。說塘中無魚蝦自奇都抬舉了他們。
我沒有詩歌專業的音韻修養,只有氣韻的理解和享受,又細讀了王藏的贈詩。在我這個外行來說,我覺得王藏的詩流暢,文氣蓬勃,為此,我又來了談詩的靈感。
我之敢於談詩,不過是因為當代那些所謂詩人,沒有任何過人的地方,讓人能夠望而止步。
一門專業,一個題目,如果你沒有能夠拿出讓人止步的東西,那你無論怎麼自得、自吹都是自欺欺人。即如詩歌,不就是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樣的情景發生!所以我不但敢談詩,而且還要清理他們,因為我畢竟還是在記誦文字上花了那些詩人們未曾下過的功夫。
我見過豬跑!

2019年4月20日 星期六

極權主義研究中的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第一章第一節)——写在反叛五十周年(之二)

筆者按:
“極權主義研究中的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全文共四章。第一章大約三萬字,共四節,如下:

一.序
1.研究共產黨問題的三個階段及三個領域
2.關於第三階段的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
3.本文構思及方法
4.本文結構

二.極權主義現象和極權主義研究:
1.極權主義之路——十九世紀回顧:意識形態及族群問題的產生及發展
2.極權主義現象——二十世紀,極權主義世紀
3.極權主義現象研究——極權主義理論和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研究

三.極權主義研究中的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研究:
1.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的出現:二十年代末期、三十年代初期
2.擴展及形成階段:三十年代中期後
3.洛克爾關於國家、宗教與文化的探究
4.古利安關於世俗宗教問題的探索
5.世俗宗教問題在二次大戰後的展開

四.構成描述框架的概念:
1.關於中文“宗教”一詞:
2.關於西文Religion
3.作為學術研究及本文使用的“宗教”概念:
4.宗教、基督教與近代社會產生的ideology(意識形態):
5.“宗教—基督教”所涉及的一些概念:

現在發表的是第一章第一節,序。

極權主義研究中的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Ⅰ)
——写在反叛五十周年(之二)
—仲維光—

2019年4月17日 星期三

我為何小看劉曉波的“沒有敵人論”獲獎致辭(2019.04)

1.
為了聲援沈良慶關於六四問題的看法,我寫了“不自欺欺人就那麼難嗎?”一帖,有網友看到后留言:“把劉先生僅等同于劉無敵或無敵運動太小瞧人了……”

談到這個沒有敵人論的演講辭,我還真的不是小看劉曉波了。
敢於把那樣一篇文字拿出來就說明他無知、無品。當然,我知道那是因為他寫不出像樣的東西,所以才會不知丟人地拿出那麼一篇永遠會被人審視,卻經不得咀嚼的文字。其實,那個頒獎詞,如果是無言,“”放到那裡,那要遠比現在精彩。可他根本沒有這種想象力。
關於那篇致辭,首先只談文,不談人。
在此錄一則蘇轍文字,以說明鑒別的能力可以表明一個人的高下。我即便幼年受到的是共產黨的封閉教育,未吃過豬肉,及至成年也算看過豬跑了。那篇諾貝爾獲獎致辭的文字,可以清楚地看到此人無氣韻,胸無點墨,不知何為文。
一個時代捧這樣一個缺乏基本的學養、文字教育的為上,不過再次證明這是一個黑暗的時代。天地雖闊,卻是如禰衡所言:盡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因為看到文字的粗疏是如此簡單、明白的事情——它不需有學問就能夠看到!我們中文曾經,以及現在有過那麼多的好的文字,就是共產黨文人中,田漢、鄧拓,甚至胡喬木都有和它不可同日而語的文字。
……願意堅持捧他的就捧他好了。丟人的,顯示自己心濁、眼盲的是你,不是我。

2019年4月15日 星期一

不自欺欺人就那麼難嗎?

國內沈良慶先生發帖說:
拔高胡耀邦——为庙堂之上的国家机会主义改革唱赞歌,树立刘晓波塑像——用江湖之远的无敌运动代表人权民主运动,不仅是八九学潮的局限,也是迄今为止整个人权民主运动的局限。不打破庙堂之上与江湖之远共谋的光荣与梦想,中国人权民主运动不会有出路。

在國內發這樣的帖實在是需要勇氣和承擔,理當聲援和支持。他提出的問題讓我想到:不自欺欺人就那麼難嗎?
我在中學教物理的學校八十六中,在北京人大會堂西側二百米處。一九七六年清明前,很多人到紀念碑悼念周恩來。我的同事北大歷史系六〇年畢業的趙葆禹對我說,都是傻瓜,不知道無產階級專政是絞肉機。
我問他你如何看周恩來,他說作宰相二十多年人民生活水平沒提高,不能夠大膽諫言,是好人嗎?
我問他,如何看待周一良,他回答說,四九年後沒挨過整,是好人嗎?
我問他華國鋒,他還是一言以蔽之,好人能夠做到那個位置上嗎?
趙葆禹先生自己來自老區,是革命烈士子弟,頗有魏晉文人風骨,是所以如此清楚。
所以,不自欺欺人并不是一件難事。
那些個放肆地吹捧胡耀邦的人,不過是證明他們自己已經不知好歹而已;那些無度地紀念胡耀邦的人不過證明自己是真理部的子弟,所以才有狐死兔悲、物傷其類的悲傷和憤怒。

這問題真的是沒有什麼可爭論的,因為我早就明白了,“普朗克定理”。紅衛兵一代根本就是無可救藥,只有等這代人死去。

2019.4.15

2019年4月8日 星期一

寫在陳高源上傳馬長禮、耿其昌《群借華》錄像後

老天爺!
馬長禮竟然得馬連良如此之真傳!!
耿其昌余譚之韻居然是如此醇厚。
錄音不好真的是可惜了!

馬長禮的戲,因為當初北京京劇團的戲幾乎看盡,所以我真的沒少看,戲匣子里也沒少聽。記得那時,五十年代末期、六十年代中期前,電台放的最多的是馬長禮的《文昭關》。可惜那時是孩子,不懂。
知道他是馬連良的義子,入室弟子,同時馬連良讓他拜譚富英、楊寶森為師。我一直奇怪,因為基本上聽不出馬長禮的馬派韻味,即便是最典型的馬派戲《蘇武牧羊》、《甘露寺》,相反卻是開口都是地道的楊派。可這一劇《借東風》,讓我五體投地。
昨晚樓主陳高源先生發出後,近零點,我是第一個登錄的,為此立即先去聽了借箭。這讓我不單領略了馬長禮的功力,而且一下子讓我明白為何魯肅不是譚元壽。也就是借箭的那段搖板,儘管已經零點,還是讓我迫不及待地去聽後面借東風的二黃——竟然是逐句逐字,乃至尾音都是宗馬連良原唱,且沒有絲毫模仿、力拙的痕跡。
這馬長禮的功力好深啊!
我這才明白,真不愧是馬連良的義子,馬味兒都在骨髓里了!
還有耿其昌,不懂戲的時候,覺得他不如太太李維康,隨著對京劇的越來越進入,逐漸感到,李維康沒有耿其昌有味兒,沒有耿其昌深厚。看這一劇,耿其昌的唱唸作,讓我更知,當代鮮有其右者。
這一劇群英會,可謂群星畢至、光華射目!
謝樓主的分享!
開眼界、長品味,點點入心頭,絲絲繞夢魂……


2019年4月2日 星期二

三段關於兩岸問題的隨感

①共產黨為什麼對臺灣問題堅持統一?不是因為共產黨愛中國,因為那麼大的外蒙古,共產黨都能個扔出去,那麼富饒的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一帶領土都可以給蘇聯。現在的堅持,不過因為在陰差陽錯的國際形勢的發展中,一是臺灣問題被擠壓到涉及到共產黨統治的合法性問題了;二更由於最近半個世紀國內的形勢經常會有動蕩,所以他無法退讓,不得不繼續打港台牌,以此或是轉移國內矛盾,或是加強自己對於一黨專制的要求。

②在可以看到的未來,共產黨絕對不會打台灣,不是因為臺灣強大,也不是因為老美支持,而是因為共產黨打,國內社會的矛盾,黨內矛盾就會爆發,掌權者自己就會垮臺。所以學姐說出了實話,統獨問題是假問題,因為共產黨根本不希望這問題擴大。但是民進黨人為了選票不願意利用共產黨不願擴大這種形勢,去利用對岸來發展經濟,反而刺激對方激化衝突,把台灣經濟和政治弄得亂七八糟,而如果導致擦槍走火那就更嚴重了。
政治就是因勢利導,臺灣躲不過大陸的存在,必須因勢利導,化解甚至隱藏對立。以意識形態對抗因勢利導,倒霉的或者說走彎路的是自己。

③當代社會,或者說一百年來的問題世界性的災難問題源泉就是撕裂族群及社會(以階級、種族、政黨或者地區的名義),及為之服務的意識形態化及對立。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不是政策,而是攫取政權,把持政權的意識形態。因為政策問題是可以討論並且改變的,什麼好就接受什麼,不利的就修正。但是意識形態是神主牌,神主牌就是政治要求是教條,領先一切,是一種煽動民眾,製造族群對立的絕對真理。
當民進黨遇到共產黨,“意識形態化”遇到“完全意識形態化”,小巫見大巫,倒霉的是被綁架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