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流浪诗人的历史性贡献——談貝嶺(2007旧作)

貝嶺(左)與被綁架回中國大陸的阿海
过去二十年,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究竟在文化和知识领域中,或者更准确地说在这个文化的黑夜中,究竟进行了那些探索和努力,有那些会留下来的痕迹,甚至可以说成就呢?
在审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看到贝岭先生,这个起步于当年北京民主墙时代的年轻人,从八十年代末期以后所进行的努力……他的努力,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和作家的追求史上,在文化史上已经留下了不会被抹掉的痕迹。

1)八十年代末期以后,在文化领域中能够看到的,由大陆的知识分子、作家办的非官方的留在纸上的记录有两个刊物,《今天》和《倾向》。没有一个人会否认,这两个刊物中,《倾向》个性、特点都更为突出。
《倾向》之所以创刊出版的确是因为另外一种倾向。这另外一种倾向是什么呢?从更广阔的原因看,贝岭创办《倾向》是受八九民运、东欧共产党集团的崩溃这一时代和历史的潮流的影响,是延续他在七十年代末期,文化革命时期产生的对于专制反抗和反省的产物。贝岭的血液中流着的是布罗斯基、哈维尔、索尔仁尼琴这一类异议艺术家诗人的血,所以他不可能在专制的桎梏下,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沉默。贝岭的创办《倾向》的冲动是反抗专制、追求自由的冲动。
然而,促使他出来创办《倾向》却也有着更为直接的、具体、狭义的原因。这就是,即便是在九十年代初期这样一种时代气氛下,中国的流亡艺术家,没有表现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
延续七十年代末期在北京民主墙时代,重新在海外复刊的《今天》,尽管九十年代初期已经今非昔比,在物质上有了强大的后援,但是却没有表现出独立、自由、在艺术上更为广阔的、更加人性化的追求,没有鲜明地表明和极权主义专制文化的彻底决裂和毫不妥协。
《倾向》毫不回避地明确地显示出它和布罗斯基、哈维尔这一族群的知识分子的血缘关系,它和《今天》的这个明显区别也是《倾向》出版后能够让人感到新鲜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倾向》创业艰难。
《今天》承接了八九年民主运动带来的海外对于异议知识分子支持的资源,在这个强大的阴影下《倾向》却几乎是白手起家。但是贝岭居然坚持了十四期。这十四期《倾向》即便是那些不喜欢贝岭,甚至痛恨贝岭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它的价值,不能否认它将会永远留在中国的文学史上。
分析这十四期内容,它的作者覆盖的范围,你就会更明白《倾向》的倾向,它究竟为什么在《今天》阴影下创立,最后却把《今天》置于《倾向》的阴影下。


2)《倾向》的创办,逐渐把具有这种倾向的知识分子、诗人和作家聚集在自己的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倾向》的出版和它的冲动也使得贝岭逐渐和国际文学界,和世界上的一些著名作家、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联系。
这也许可以说是一个历史偶然甚至误会,也许可以说是一个必然,也许可以说成是一个讽刺,然而中国文学界、作家,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却正是这样写出的。八十年代以后文化知识领域中另外一个看得见的成果是独立作家笔会的诞生,阴差阳错地交到了最不善于从事组织工作的贝岭的手中。
贝岭由于想把《倾向》带回大陆,因此在二零零零年返回大陆活动的时候被政府逮捕,最后在一些世界著名作家和国际笔会的帮助呼吁下,终于获释返回美国。
知识分子、作家,一向以其独立的精神和思想追求,以其独立于政府和社会而为其主要特点。然而,十三亿人的中国在最近半个世纪竟然没有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群体,国际社会、国际笔会早已经对于这件事情感到困惑和焦虑。贝岭的被捕和释放,再次使得国际笔会的人重新向中国作家和知识分子提出这个问题。本来怀着报恩感谢的心情返回美国和笔会进行接触的贝岭,对于这个希望和任务,感到自己是无法拒绝的。他知道,过去二十年来,国际笔会多次表示过这个希望,他也知道很多到国际笔会寻求帮助,并且得到过帮助的作家,无论从性格上,还是从其它背景上都比他更有可能承担任务,但是他们都不愿意承担这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他刚刚从监狱中出来,他正在出版的《倾向》后面有一大群知识分子。他无法拒绝这个希望。在朋友们的响应下,贝岭居然担当起了协调沟通成立独立笔会的任务。
历史真的就是这么荒诞,最近二十年在中国文化领域中的,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事件,独立笔会的创生,不是由那些作风严整的“正人君子”,而是由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一个“流氓”,匆匆地,并非是有条不紊地推向了国际舞台。
然而创造这个历史,却也有它的必然性。这就是贝岭天生存在的纯知识分子的冲动,文学的冲动,对另外一种文化追求的冲动。
一个诗人创办一个组织,他必然会把他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理想性、浪漫型,散漫性、混乱性裹挟进来。然而无论诗人办笔会产生了多少争议性,其后的笔会发展会怎样,笔会是由一位诗人创办的却已经成为历史。贝岭在最近二十年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写下了另外一首

3)在世界各处游动,无法安定生活的贝岭在流动中作出了他最近十年第三个大的贡献。本来由于远离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故土,而担心自己创作的源泉枯竭,艺术水平不能够提高,文字贡献不能持续的贝岭,由于无法返回大陆而被迫转向香港和台湾,然而这个被迫却使得不肯寂寞、安静的贝岭把《倾向》出版社带到了台湾。最近七、八年,贝岭把他办《倾向》积累的和世界第一流的知识分子、作家的联系,没有能够带回大陆,却把他们带到了台湾。《倾向》出版社在在台湾出版了一系列具有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的作品,并且直接和间接促进了台湾文学界,台湾社会对世界的认识,和世界的交往和交流。
无心插柳柳成林,为了个人的发展到台湾流浪的贝岭,成了文化交流的使者,成了最近半个世纪出生于大陆,却在台湾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文化和知识工作的几乎惟一作家。我相信,这个贡献在以后书写历史的时候,研究者会更多地感到它所带来的更广泛的影响。贝岭以《倾向》出版社为名在台湾出版的书籍,超越两岸,在华人世界的影响还会继续蔓延。
《倾向》出版社出版书籍如下:

贝岭主编的「流亡年代丛书」

【译文卷】
1.《来自远方的拷问——哈维尔自传》(捷克)瓦茨拉夫哈维尔
2.《反符码——哈维尔图像诗集》(捷克)瓦茨拉夫哈维尔
3.《无权力者的权力——哈维尔文集》(捷克)瓦茨拉夫哈维尔
4.《政治,再见!——哈维尔演讲集》(捷克)瓦茨拉夫哈维尔
5.《哈维尔戏剧选》(捷克)瓦茨拉夫哈维尔
6.《狱中诗抄——索因卡诗选》(奈及利亚)渥雷索因卡
7.长篇小说《诠释者》——(奈及利亚)渥雷索因卡
8.《狱中书——至妻子奥尔嘉》(捷克)瓦茨拉夫哈维尔
9.《半先知与卖文人——哈维尔评论集》贝岭编
10.《西藏流亡诗选》傅正明、桑杰嘉编/译
11.《在土星的光环下——苏珊桑塔格纪念文选》贝岭等着
12.《三诗人书》【奥】里尔克【俄】茨维塔耶娃【俄】巴斯特纳克

【母语卷】
1.《旧日子——贝岭诗选》(汉英对照)
2.《徒步旅行者——雪迪诗选》


这实打实的三方面的工作,使我感到贝岭的文化贡献实在是是值得书写、值得肯定。为此,我附议蒋浩先生推荐贝岭为文化成就奖候选人。

2007-10-15

1 則留言:

  1. 我是個老糊塗,今天看到維光兄此文,才意識到我曾經錯待了一位多麽值得贊揚的好友,貝嶺。今天他很可能早已忘記了我這老糊塗,但我是看到此文后才意識到自己曾經多麽糊塗,在此就不多説了!我相信貝嶺兄本人早已忘記。謝謝維光兄給我此機會道歉!------------ 老熊,又名 李安---- 2019-6-11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