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写在观看《肖申克的救赎》之后

一位大陆的青年朋友希望听听我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看法,为此从来不看电影的我,昨天上网搜索这部电影,看到电影的链接,也看到youtube的链接中有个石涛评述介绍影片链接。有意思的是,却就在昨天晚上(2017/2/25),Vox台八点十五播出了这部电影的德文翻译版。于是我看完电影,立即也看了石涛是如何评介的。看的过程中,顺手打下了这几点看法,和大家分享。

1.

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我和所有对生活充满好奇和希望享受到一切的孩子们一样,喜欢看电影,并且到处找电影看。懂事以后,立志以后,也就是六九年以后,我决心一不再打牌下棋,虚度光阴;二不再看电影,浪费生命。这让我与电影的关系变得十分简单,将近五十年下来只有可数的几个事件。
我很少看电影,是因为不再把它当作感知社会和生活的一个手段、一个窗户。虽然有几部电影始终让我无法自拔,回味无穷,如《卡萨布兰卡》、《海角情潮》,可更多的电影,尤其是最近三、四十年的电影,电视上的电影,很少有能够打动我的。这中间最惨痛的经历是看《鬼屋》。那是我到德国后唯一一次进电影院看电影。因为在报上和电视上看到对它的介绍,说它如何好。可我看了后,觉得很上当,因为根本没有任何像《卡萨布兰卡》那样让我感到隽永着迷,回肠断气的东西。从此我决定再也不进影院,消费自己。

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再读郑延益乐评《春风风人》杂感 ——对抗后基督教社会恶变之二

1.
二〇一一年郑延益先生辞世,他为我们留下了这本乐评《春风风人》。聒噪的后人,有多少人领悟到有这本乐评的幸运……。
这样的乐评,渗透了一个时代,或者说曾经存在的传统教育、教养,以及这一切给一个人的感知能力、思索能力。我不知道如今有谁能写出这样的乐评,或者说能让与音乐联系的文字如此隽永,如此充斥天地,可我知道,如今不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鲜有如此功力之人,最为平常的是夏虫不可语冰!
真的是让人欲哭无泪!
郑延益的乐评,要么是对于音乐所给予人的细腻感受及启发的理解与具体的分析,要么是对于演奏者技巧的细节说明,没有一句所谓“伟大的人道关怀”、“充满历史感”、“豪情满怀”等的意识形态的口号。它因为和你血肉相连,所以初读让你觉得朴实、平常,句句说的是实话,可是越读的次数多,你就会越觉得它不仅和你的血肉相连,而且深深地进入了你的心髓。郑延益先生笔下的乐曲及人物——作曲家、演奏家,每个人都和那个时代的具体的环境和具体的人水乳交融。我是从郑延益的笔下、聆听理解了马勒、肖斯塔科维奇、莫扎特,我是从郑延益的书中看到并且体会到穆特、拉宾、雷宾、穆洛娃、斯塔克、克莱斯勒、米尔斯坦、古尔德,托斯卡尼尼、富特万格勒的诠释及表达的特点。
郑延益强调的是对音乐的理解、感觉,而不是技术,他认为技术是可以、也是容易学出来的,可对音乐的体会及表达出这种体会是最根本的东西,也是很多音乐家之所以伟大过人之处。克莱斯勒如此,米尔斯坦也如此。美岛莉、穆特、帕尔曼要想在音乐上留下痕迹,而非只是想要“成功”,也必须如此。因为商业的成功和音乐的成就实在是在本质上不同的两码事。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关于历史及历史研究的几点杂感(修订稿)

有朋友让我谈他正在写的关于孙中山的文章看法,这不是我的专业,所以泛泛打字过去只是谈了几点想法。发给他后,突然觉得可以抛砖引玉,跟大家一起讨论这些问题。思想的问题还是点点滴滴地不断讨论更好,因为我们积累的问题的确是太多了。

1.这位朋友认为推翻满清是孙中山唯一可以没有争论地得到肯定的事情。
我以为,现在看,推翻满清也不意味着是绝对正确的事情。因为西方一些国家保留了王位,甚至北欧还是去请来的王位。而废除了王室的德国,却发动了两次大战,产生了最极端的专制。他们现在甚至都后悔废除了这道风景。这说明王位有否并不是判定正确与否,进步与否的判据。所以孙中山的这个功劳也是值得探讨的。

2.寻此思路,北伐也不一定是绝对正确。
北伐伐的是传统社会的结构形式,现在都知道,割据时的军阀或者说诸侯并不比党阀,党国坏。孙中山引进的是西方基督教社会的世俗化的国家结构。彻底破坏中国传统秩序,始自孙中山、国民党。这究竟是好还是坏,已经不是如以往所说的,凡是西化,或所谓现代化,就一定比中国传统的好。我现在甚至宁肯不用这个说法,而认为应该具体地说是“引进世俗化的西方基督教社会的党国结构”,党化国家结构,不意味着必然比中国传统的好,进步。我以为这点前辈贤人曾经深切感到。而后辈作家廖亦武现在也同样感到,鸡犬之声相闻的老子的国家观,要比西化的帝国观好——即传统中国的国家形式,远远好于时下的所谓“现代”,即后基督教社会的国家形式。我宁肯在这样的意义上理解廖亦武在法兰克福书展获奖演讲词中所说,这个西化的帝国,党国化的帝国必须,也必然崩溃。
而再从更远的历史的、文化的角度看,北伐甚至可说是文化大革命的前身,或者说后来的一切革命前身。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乔布斯、扎克伯格能作为人生的楷模吗?——对抗后基督教社会恶变之一

融四岁,能让梨……我们中国人的先辈重视的是品质和伦理。可当代强势的西方社会最近二百年来崇尚走向的却是功利主义的弱肉强食。不错,我们享受着西方在这个基础上带来的物质强盛,可现在我们也已经看到,我们人类为此付出了我们的品质、我们的品味、我们的梦想和神韵。我们从推崇人的品质和伦理,到推崇功利主义的成功、商业和社会的成功,是进步还是堕落?这实在是一个必须质疑的问题。
当乔布斯、扎克伯格这样一类人成为人类社会的楷模,这对人类社会来说一定是悲剧。
商人成为楷模,其结果一定是对人的本质的败坏。“商人重利轻别离”,岂但如此,在一个没了信仰和伦理前提,只有法律的世俗社会,就是好的商人也至多是只受“法律”约束,此外的一切他一定会蔑视。这一定是一个商人的行事原则,是他的天经地义。所以可知,崇商的西方现代社会给人类带来的不都是积极的东西。对此,我们过去是毫无反思、批评地全盘接受,而且比西方更为过分地张扬扩散,而这其实就是五四以来中国社会在世界的潮流中江河日下、日益堕落,并且波及到对地球环境的彻底毁灭的原因。
乔布斯、扎克伯格这样的人及其技能,被我们的先人称为“雕虫小技”、“牟利市井”之辈,就是再有钱,再有势力,你就是把全世界买下来,也不是人的楷模。因为做人有更多的内容,人生的意义不完全在于物质和感官放肆的刺激。尽管这一点现在被这个世界,当然也包括中国人的社会所公然漠视和蔑视,可它一定是与人共存、永恒存在的冲动。因为甚至那位乔布斯死前请写爱因斯坦传的作者艾萨克斯为他写传就是一个说明。因为他自己是深切知道的,爱因斯坦的精神和知识追求所获得的肯定是他的所羡慕的。他想要的是爱因斯坦那样性质的肯定。可凡是对精神和知识领域有所基本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乔布斯的价值追求,品味追求,对知识的追求,和爱因斯坦的思想和精神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不是请这样的作者来写传就能够写出爱因斯坦那样的光芒的。

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重读《一九八四》感思

五年前,由于当年插队时也走向这条不归路的朋友认为,北岛〇九年编辑出版的那本《七十年代》竟然在四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沉浸在红卫兵时代的革命豪情,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中,希望我能够写篇书评。我没有时间撰写,但是突然想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它和六十年前,一九四九年出版的,奥威尔写的《一九八四》做一个对比。因为二者都是以年代为书名,并且都是涉及极权主义社会问题的书。为此,我重读了奥威尔的《一九八四》。
第一次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是在七十年代末期,是外文局出版的内部翻译读物。我留下的印象是一本政治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共产党社会的那类专制。由于我觉得自己已经身临其境,没有觉得那体会陌生到哪里去。因此我居然没感到深刻到哪里去。现在,时过三十年,我自己的思想已经彻底地脱去了那个社会给我的桎梏,完成了变化,然而再读《一九八四》,我却真的没料到,这才读出它的真谛。它的深刻,入木三分,甚至可说是刺破星空的远见,无论就思想还是文学性都让我瞠目结舌。
四十七岁就去世的奥威尔让我叹服,惊为天人!他没有和我一样在这样一个极权社会生活过,但是对于极权主义社会对于人性的彻底改变,对于思想结构的彻底扭曲,对于社会及世界秩序的重构,竟然能够如此深刻,且有远见地描述出来。真的只能够说是天才!
天才用感觉和思维就能够洞穿一切,干才用自己的勤奋,在人家的启发下,能够逐渐认识到这些,庸才或者说无才的人,则就是在人家都已经牙白口清地讲明的时候,还是一盆浆糊地在那里喃喃自语。当然共产党极权主义社会的知识界、精神界的问题不只是一个智力问题,还有更让人沮丧的道德问题、品质问题。很多人拒不认识基本的道理和事实,只因为名利,只因为趋炎附势、沽名钓誉、为虎作伥,以及这个社会中固有的二者的混杂,假作真来真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