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红歌从来唱未衰 —关于红卫兵诗人郭路生的争论

1
在纪念文革五十周年的时候,最近几年唱红歌的问题被人们注意起来。但是,红歌不是从近年来开始重新唱的,红歌不是从薄熙来唱起……
红歌,就如同样板戏,不仅从来没有停演过,而且多年来新编样板戏,如《江姐》势头不减,一直在继续高歌猛进。除了从“江青”换成了“江姐”,什么也没有变,豪言、壮语、咬牙、瞪眼、挺胸,跺脚,热血满腔、杀气腾腾——一如既往。
同样的情况当然也在意识形态领域,就如戚本禹的“为革命研究历史”被金观涛们继承了一样,以论带史,为政治服务,为当权者服务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历史规律、封建王朝,超稳定结构, 一套真理部来的陈词滥调、八股教条,既用不着读历史史料,也用不着辨析方法就可以信口雌黄。区别只有,戚本禹是为了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金观涛是为了邓小平的共产党改革。
这是一个没有变化的极权社会的必然现象,一个没有反叛与反省的知识界、文化界的必然现象。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几点历史问题杂感

有朋友让我谈他正在写的关于孙中山的文章看法,这不是我的专业,所以泛泛打字过去说了几点后,突然觉得可以抛砖引玉,跟大家一起讨论这些问题。
思想的问题还是点点滴滴地不断讨论更好,因为已经积累的问题太多了。
1.这位朋友认为推翻满清是孙中山唯一可以没有争论地得到肯定的事情。
我以为,现在看,推翻满清也不意味着是绝对正确的事情。因为西方一些国家保留了王位,甚至北欧还是去请来的王位。而废除了王室的德国,却发动了两次大战,产生了最极端的专制。他们现在甚至都后悔废除了这道风景。这说明王位有否并不是判定正确与否,进步与否的判据。所以孙中山的这个功劳也是值得探讨的。
2.寻此思路,北伐也不一定是绝对正确。
北伐伐的是传统社会的结构形式,现在都知道,割据时的军阀或者说诸侯并不比党阀,党国坏。孙中山引进的是西方基督教社会的世俗化的国家结构。彻底破坏中国传统秩序,始自孙中山、国民党。这究竟是好还是坏,已经不是如以往所说的,凡是西化,或所谓现代化,我现在宁肯不用这个词,而认为应该说是引进世俗化的西方基督教社会的党国结构,就一定比中国传统的好。我以为这点前辈贤人曾经深切感到。而后辈作家廖亦武现在也同样感到,鸡犬之声相闻的老子的国家观,要比西化的帝国观好——即传统中国的国家形式,远远好于时下的所谓“现代”,即后基督教社会的国家形式。
而再从更远的历史的角度看,北伐甚至可说是文化大革命的前身,或者说后来的一切革命前身。
3.联邦制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题目,往更深地地方探究则一定会否定北伐,以及更深的问题——各类西方体制什么以及如何应用于中国社会,才可能有较少的负面结果。
虽然如此讨论对孙中山可能带来很多负面评价,可如果做历史研究,经验研究,孙中山在当时的同辈人中可能也是竭尽所能了,而如果和共产党那批人相比,他的可取处就更不可同日而语了。我辈无法与孙中山比肩,只是力图汲取点教训。
4. 辛灏年不是历史学家,而是一位很有些才能的意识形态宣传家,或者说卓越的Publicist——公众文字工作者。他没有进行过历史研究,所从事的工作及著述是社会宣传,这点去看看他阅读的文献就知道了。请注意,这并不是说历史学家比后者,Publicist高级,我自己多年来的很多工作也是属于Publicist。历史学家和公众文字工作者之间虽然没有高低,可不能够指鹿为马。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弗里德里希关于极权主义的研究及其启示(下)

——冷战时期关于极权主义问题的讨论之一

—仲维光—


概述:
二十世纪被称为极权主义的世纪,冷战时期关于极权主义问题的讨论在对于极权主义问题的研究讨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是介绍这一时期的讨论的一组文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篇。因为它涉及的弗里德里希的极权主义理论的提出和讨论,几乎可说是整个冷战时期讨论的基石,或者形成整个讨论的背景。本文共分八个部分。从二次大战后问题的提出,到弗里德里希对于这个理论的提出和修改,再到西方学者对这个理论的探源和质疑。最后一部分,笔者则概括了这个问题及这一历史对中国学者的启示:彻底根除产生极权主义问题的土壤,普适价值人权和民主的真正实现,只有在彻底反省并且改变了今天的后基督教社会及其文化后。
本文结构如下:
一.序;二.问题与方法;三.弗里德里希生平简介;四.二次大战后的思想界与极权主义问题;五.弗里德里希的极权主义理论及对它的讨论;六.冷战时期弗里德里希关于极权主义理论的修正和发展;七.弗里德里希极权主义理论的反民主倾向讨论;八.弗里德里希极权主义思想的发展对中国学界的启示


七.弗里德里希极权主义理论的反民主倾向
——汉斯·利茨曼对于弗里德里希极权主义理论的批评性历史研究

弗里德里希的极权主义理论从产生开始就引起学界乃至社会上的激烈的讨论,但是这些讨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他提出的极权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解释是否可取,是否全面,以及这个理论是否适用,而没有人探究这个理论的基础是什么,以及这个基础又将会导致什么,也没有人讨论弗里德里希为什么会提出这个理论,他是如何走向这个理论的。
这些问题对于学术界、思想界以外的人,尤其是对于西方社会以外的人,就更少可能会被问及。一般提到或者关心弗里德里希的极权主义理论的人,几乎都是把这个理论当作反对极权主义、维护民主制度的有力武器来运用的。在他们看来,弗里德里希的极权主义理论,毫无疑问地是在极权和民主对立的基础上,通过对于极权主义的研究而独立地产生的。然而,思想史却真的总是有很多吊诡的事情。九十年代中期后,德国新一代的政治学者汉斯·利茨曼,在对于弗里德里希的极权主义理论的历史及其宪政思想的基础进行研究后,发现并且揭示,不仅弗里德里希的极权主义理论起源于他在宪政思想中对独裁的推崇,而且弗里德里希的这个理论的基础潜藏着深刻的反民主的倾向。(注解47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红”字下的反人类罪

我的“清华附中红卫兵诞生记”写于大约二十年前,一九九六年,文化大革命三十周年的时候。当时是一个偶然的契机促使我决定写这篇文章的。因为一位到了德国的清华附中学生居然在三十年后说了一些不着边际,不属实的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情况及看法。我那个时候在认识论的问题,思想方法方面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自己的思想领域上探究。这类历史问题、回忆问题本来我是准备在思想工作,也就是问题的探讨告一段落以后再来整理记述,但是由于那个刺激,并且也想到趁着记忆力还好,把一些东西先写出来也有其好处。
那篇文章因为内容都在脑子里,所以写来并不费力,只化了三四天的功夫。当然还因为我当时正在构思写作另外一篇文章,关于邓小平的所谓改革与极权主义专制的关系,也就是我那时提出了极权主义的两种表现,教条的和实用主义的。这后一篇文章是我更用心的。但是两篇写毕投出去后,第一篇“清华附中红卫兵诞生记”引起的反响远比后一篇我着力很多的理论性的文章大的多。这后一篇文章被刘晓波注意到,并且在九九年的文章中使用了我的观点。所以我真的以为他对共产党的看法及态度有了改变,在后来独立笔会的选举中把票投给了他。但是其后的发展让我看到,词句的接受不等于立场和处事态度有了根本的改变。
那篇关于红卫兵诞生的文章当时甚至给某些刊物带来长安纸贵,尽管如此有三点我心里很清楚。
第一,在对极权主义的研究上,我还在路上,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等待我厘清,如极权主义的思想根源,文化根源;极权主义专制和传统专制的区别,启蒙是什么?东西方的不同是什么?二元与多元问题,马克思主义继承的是西方的什么东西等。这就是此后我这十五六年的工作。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弗里德里希关于极权主义的研究及其启示(中)

——冷战时期关于极权主义问题的讨论之一

—仲维光—


概述:
二十世纪被称为极权主义的世纪,冷战时期关于极权主义问题的讨论在对于极权主义问题的研究讨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是介绍这一时期的讨论的一组文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篇。因为它涉及的弗里德里希的极权主义理论的提出和讨论,几乎可说是整个冷战时期讨论的基石,或者形成整个讨论的背景。本文共分八个部分。从二次大战后问题的提出,到弗里德里希对于这个理论的提出和修改,再到西方学者对这个理论的探源和质疑。最后一部分,笔者则概括了这个问题及这一历史对中国学者的启示:彻底根除产生极权主义问题的土壤,普适价值人权和民主的真正实现,只有在彻底反省并且改变了今天的后基督教社会及其文化后。
本文结构如下:
一.序;二.问题与方法;三.弗里德里希生平简介;四.二次大战后的思想界与极权主义问题;五.弗里德里希的极权主义理论及对它的讨论;六.冷战时期弗里德里希关于极权主义理论的修正和发展;七.弗里德里希极权主义理论的反民主倾向讨论;八.弗里德里希极权主义思想的发展对中国学界的启示

五.弗里德里希的极权主义理论及对它的讨论

1.一九五三年弗里德里希第一次提出的极权主义理论

A.在一九四六年雷布豪尔茨和一九五一年阿伦特关于极权主义问题的论述之后,极权主义概念,最终在弗里德里希那里得到系统的描述。他的描述成为迄今为止在专业领域中一直持续被引述的文献。
和雷布豪尔茨与阿伦特一样,弗里德里希对现代独裁现象也早就一直在不断地进行讨论。例如,在一九三七年他就发表过“作为独裁罪恶天才的农民”,“情感纳粹的农业基础”,一九四二年的,“普通人的新信仰”。(注解28)但是,他自己说,在三十年代就已经在手稿中对一般的极权主义理论做了论述,但是真的促使他用政治学学术方法做出总结性地描述的冲动是一九五三年三月的关于极权主义问题的学术讨论会。(注解29)而在此之前,对于极权主义理论,国际学界还从来没有过作为一个专门题目,系统地运用现代学术方法进行研究讨论过。为此,这次由弗里德里希自己领导的会议可说是第一次开始了冷战时期对于极权主义的系统研究。在那次会议上有两篇相对立的文章引起激烈的讨论。一篇是梯莫舍夫(Nikolaj S Timasheff)的,“极权主义、专制、独裁”;(注解30)另外一篇是弗里德里希自己的文章,“极权主义社会的独特特点”。(注解31)它们代表两个不同的理论方向。
梯莫舍夫的文章题目用的是三个不同的描述专制的西文术语,TotalitarianismDespotismDictatorship,这个题目就再次告诉我们,单从中文翻译,你很难知道他想要说什么,因为被翻译成“专制”的西文甚至比这三个还要多,还有AutocracyAbsolutism,以及tyranny等,这些不同的西文对应了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西方专制。而有意思的是,这多种形式的专制告诉我们,在专制问题上,西方社会所具有的传统远比中国丰富和广泛。

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弗里德里希关于极权主义的研究及其启示(上)

——冷战时期关于极权主义问题的讨论之一

概述:
二十世纪被称为极权主义的世纪,冷战时期关于极权主义问题的讨论在对于极权主义问题的研究讨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是介绍这一时期的讨论的一组文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篇。因为它涉及的弗里德里希的极权主义理论的提出和讨论,几乎可说是整个冷战时期讨论的基石,或者形成整个讨论的背景。本文共分八个部分。从二次大战后问题的提出,到弗里德里希对于这个理论的提出和修改,再到西方学者对这个理论的探源和质疑。最后一部分,笔者则概括了这个问题及这一历史对中国学者的启示:彻底根除产生极权主义问题的土壤,普适价值人权和民主的真正实现,只有在彻底反省并且改变了今天的后基督教社会及其文化后。
本文结构如下:
一.序;二.问题与方法;三.弗里德里希生平简介;四.二次大战后的思想界与极权主义问题;五.弗里德里希的极权主义理论及对它的讨论;六.冷战时期弗里德里希关于极权主义理论的修正和发展;七.弗里德里希极权主义理论的反民主倾向讨论;八.弗里德里希极权主义思想的发展对中国学界的启示


一.序

这是笔者计划写作的一组关于冷战时期对于极权主义问题的研究介绍文章中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