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7日 星期三

談如何理解觀念藝術?

有年輕朋友問我:
先生對於這些歐美國家抽象畫作如何看待?晚輩實在欣賞不了,這樣“天書”一般的畫作為何能在歐洲風行開來?這究竟是歐美藝術的良性演化?還是一種癌變?
(畫作鏈接如下:

杰克逊·波洛克作品《第17A》,价值2亿美元
1.
關於如何看待這些“天書”一般的西方當代畫作?也可以說如何看待當代西方的觀念藝術?這問題真的是很大。首先,它涉及的是對於什麼是藝術的理解,其次,可以說是直接涉及到如何理解當代西方社會及文化問題的根本問題。解答了它也就解答了如何理解這二百年的當代歷史,所謂現代世界。
首先對於第一個問題:什麼是藝術?什麼是美?
毫無疑問,藝術是人追求感覺、感知,即感官和精神享受的產物,這個享受在人來說當然包括和它相連的思想。人有七情六慾,七情六慾造就了和它們相聯繫的、人所獨特具有的能夠刺激感官及精神享受的創造能力及其創造物,這個創造物就是藝術。而這就決定了稱為藝術的作品必須和美,以及人的七情六慾的享受聯繫在一起。我不認為藝術能夠脫離這些而獨立成為觀念

2019年2月7日 星期四

仲维光还学文谈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下)

2019年2月4日 星期一

人生若只如少年,何事秋風掃塵寰

二〇一六年年底,友人傳來幾張她回國和當年插隊時的幾位隊友的照片,並且讓我辨認,我隨手寫了幾個字告她收到。她大約未曾預料到我無感。為此來信希望知道我的心情。我這才想起,我這個多情善感的人為何竟然下意識地無感。

1.
攝於1964年
看到照片的反應,我回想了一下還真的沒什麼反應,所以才隨手回信告訴她收到了。為何如此?因為這幾個人除了她以外,我都覺得很陌生,好像人生中並不認識他們似的。形同陌路,漢語中竟然有如此確切的成語,所以我看了看就放在了那裡。現在仔細回想當時的反應,大約應該就是:呀,她回國了,見到了幾個她的老朋友。
僅此而已。
我腦子裡的確有同村插隊的XX、XXXXX的回憶。應該說她們每一個人在當時和我的關係都可以說甚至比傳給我照片的朋友更深,可居然除了她以外,她們卻都是定格在我腦海中無限遙遠的深處。
我其實經常回憶起,六八年底,插隊前的那個冬天,下雪的時候,我從XXX家樓後露天的樓梯上到她家的情況:那是一個長得秀氣、細緻,安靜的女孩,她帶給我的總是夢一樣的感覺。可能當時我真的是在暗戀著她。因為和她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愉快的。但是現在,我真的不知道相片上的那個人和四十八前的那個女孩有什麼聯繫。
沒有人會忘記初戀,照片上的XX曾經是我第一次戀愛的情人,應該是我最熟悉的人,可現在竟然也是那麼陌生!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回憶,讓我腦海中不覺想起納蘭的這兩句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