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关于东西文化的不同感觉——与青年学人问答之二


1.
有青年学友周末来信说:
给先生推荐两部电影,一部是《死亡诗社》,一部是《闻香识女人》。在晚辈知道的电影中,这两部是同类电影中余味最为绵长的。先生闲了可以看一看。西方近些年来,艺术水准上乘的电影,已经越来越少了。过度商业化不只是创伤了东方文化,连西方文化自身亦难幸免,只不过两相对比,西方略好。
晚辈也在想,若论艺术成就,电影固然无法比肩文学,音乐,绘画(或者可以再加上中国戏曲),……但晚辈也想说的是,电影之所以迅速风行整个世界,除了西方科技蔓延扩张对它的推动,还有就是它是一种“懒惰”的艺术门类,人们看电影要远比读书,看画展,听戏曲来得省心省力,它之所以风行世界,就意味着它是一种过度商业化时代的人类审美喜好,思维模式,生活状态以及社会风潮的投射。
在晚辈看来,早期电影虽然摄制技术落后,但它倒比后来的电影具有更多的必须要有细腻的演绎,以及抒情的节奏,同时另一方面它很可能也受制于当时社会审美。正如晚辈第一次看1942
年摄制的《卡萨布兰卡》,感觉它远不如《泰坦尼克号》更能够吸引观众,但仔细想来,《卡萨布兰卡》的意味之深长,并不逊于《泰坦尼卡号》。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大约原因就在于《泰坦尼克号》摄制的时代是与我们同代的,但两相对比,我却觉得如今的电影,制作技术,电影技法越来越繁复,乃至于可以说它越来越“具象”,可电影的内涵和深度,非但不见推进,反倒更有退化的趋势。
为此,先生,晚辈感觉,能够用最简单的形式和载体呈现出最悠远的意涵,才应该是艺术的方向。乐境最为纯净,韵味最为绵长的音乐,往往都是旋律最为简单质朴的音乐。西方民歌《友谊地久天长》《可爱的家》,中国传统民歌《茉莉花》(江苏南京六合传统小调[鲜花调]的改编版)等等,都是旋律最为简单的音乐,但乐境之纯净优美,韵味之悠远绵长,几乎没有音乐可以比肩。

2.
因为周末休暇,所以我也就此随便谈几点闲想。
第一,当代艺术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形式和载体的问题,而是表达什么的问题。只有知道了、并且明白了想要表达什么以后,才会有如何表达的问题。
西方在政教分离后,文化及社会产生了极具的变化,尤其是十九世纪开始,工业革命加剧了这些变化。这就是我近几年所强调的,其变化程度之激烈及颠覆性,对于知识分子、艺术家,如阿隆、波普,如马勒、勋伯格,是惶恐,是如王国维一样的精神上所无法忍受的震动性的感受,所以才会有《卡萨布兰卡》与《泰坦尼克号》的不同气氛的渲染、不同方式及内容的表达。这两个都是后基督教社会过渡时期的产物,都有着两方面的痕迹。《卡萨布兰卡》更古典一些。《泰坦尼克号》的故事虽然在前,可拍摄是在《卡萨布兰卡》的半个世纪后,所以两部片子的深度,使用的手法,其调子、气氛都不同。
再如音乐,马勒和勋伯格都感到了欧洲文化及音樂藝術的危機,可马勒到内容中,即精神文化中去寻找出路,而勋伯格到形式中。
至于简单还是复杂,我以为在需要简单的时候,简单;需要复杂的时候就只有复杂。艺术家在创作追求时不会想到简单还是复杂问题。因为即使是复杂,在表达的艺术家看来,一定觉得非如此不足以最简洁地表达出他的情感。我听京剧《洪羊洞》中的那段“自那日朝罢归”,一般叫板都是简单的“千岁”,如杨宝森、谭富英、周正荣、谭元寿,乃至张克、姜培培等。孙岳在八十年代的版本也都是如此,一句简单的“千岁”叫板,不过七八秒钟,接着就起唱。可九零年在香港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的那次演出中,孙岳在此处却突然不同寻常地用了一个带有哭腔的极为夸张的拖长叫板——“贤爷……呀……”,单只那个“呀”字,他拖出来之后还一连接了四个,呀……呀……呀……呀……,然后才起唱。从叫板到起唱将近半分多钟,他把这个叫板突然变得如此复杂、跌宕起伏,却不但不让你觉得突兀、过分,而且让你觉得非如此不能够、也不足以一吐他一生摧心裂肺的痛感。我想,那一定是孙岳临时起意的变化,一定是一生的感触突然地得到触发——真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我相信,就是孙岳自己也再难唱出九零年这次演出的这一感受来了!这个“复杂”变得让人动容与叫绝。倘若换一个人,换一个场景,同样的手法,就不会有这个效果。

第二,一定要区分开东西方的不同。这就是我推荐你读齐如山的原因。齐如山晚年坦率地承认,他一零年左右谈京剧的文字全都错了。他那时也如追随当时潮流显示的那样,崇拜西方的艺术,包括歌剧。可后来真的进入了两种文化,他深感凡是话剧中好的,京剧就一定不能够用。对此,我想他后来虽然没有明白写出来,可对程砚秋三十年代的留欧一定非常有看法。因为留下的历史事实是:程砚秋留欧除了留下了他的一个后代定居在瑞士外,没有什么艺术上值得记载的东西。但是在齐如山导演下的梅兰芳的访美,送到西方,被西方记载下来的是地道的东方艺术,是自尊与自立,永远无法抹杀的传统艺术。

3.
对于东西方艺术及文化的对比,由于是周末,我就依你的思路举个有意思的例子。
你推荐我看的电影,所谓《闻香识女人》,其实直译其名为《女人的芬芳》,要比这个题目要好。可对于女人的芬芳的理解及感受,实在说却有着根本的文化差异——东西方的审美从这里就分了家。
西方女人有芬芳吗?有,可都是喷的香水味的芬芳,绝对不是你,一个中国文人立即想到的清秀的女孩子的淡淡的体香,唐诗宋词中飘来的淡雅香气。而这恰好具体地说明了你上面谈到的问题。西人闻到的是女人用的香水的香味的反应,他们从这个女人使用的香水香味的不同、品牌的不同,品评到这个女人来自何方、她的社会地位,教养,口味儿。哈,那不正是我们所说的一种物化和外在化所给予的标志吗!可我们中国人从一个女孩子的体味儿,闻到的是这个女孩子的品味、心性、教养。我们会觉得女孩子的体味儿,是任何香水都不会有的,是最让男人心旷神怡的东西,情爱或者说爱情中最高的境界,是最让人动情、动心的境界。为此,真的是精神浸透在生命中的中国男人一定会不能够容忍自己爱的女人使用香水,他会觉得那是粗俗、做作,乃至低劣。因为天然的最美,人造的永远无法和天然之美相比。“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你想到的是肉体的芬芳,而绝非纯粹的肉欲、物欲。
所以单就这样一个题目,在西人和东人,在不同教养的层面的人那里,就有如此不同的感觉、感知,以及体会和想象力,可知文化及精神是极为细致具体的东西,绝非那些在思维和精神上被来自西方文化的真理部所彻底地黑白化,只会吹喇叭、意识形态化地谈论问题所能理解的,那些把一切归于政治问题,从而把政治问题作为替代的世俗宗教的人所能够体会的。而正是在这些具体问题上,我说,那些吹捧川普,把川普奉为旗帜的华人是已经丧失了感觉及思维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文化问题的具体及细致性,多元思想中所含有的可贵性;看不到白人及其文化至上的排他性、毁灭性。他们居然能够一方面自认自己是低贱的,另一方面却不知放肆地攻击不承认自己是低贱的、维护自己传统及尊严的同胞。

2018.7.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