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齐如山去台湾,龙应台到大陆 ——京剧漫谈(4上)(2011旧作)


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七十三岁的齐如山居然在北平混上国民党撤退的货机,经过上海,流落逃亡到台湾。
生于一八七五年的齐如山,曾经在同文堂学习德语、法语,到过欧洲,参与过推翻满清的辛亥革命,后来专门从事戏剧与民俗研究。他为梅兰芳写作改编了四十多个剧本,策划并陪同梅兰芳访问了日本、美国等国。他对传统京剧的贡献是经典性的。
齐如山离开神州后,我来到了大地。在没有齐如山的地方,在没有“神”的州,在精神的牢狱,知识的废墟,我居然用了五十年的时间,走过了五十年,才知道齐如山,才重识齐如山。
单就这一点,齐如山去台湾,台湾人是幸运的,没了齐如山的两代大陆知识人是可怜的。对此,台湾人知道他们的幸运,大陆人感到了他们的痛苦吗……?
齐如山去台湾,带去了什么?

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

为什么说样板戏在“艺术”上粗俗不堪——京剧漫谈(3)


样板戏和“艺术”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因为它本是一种政治统帅一切的“宣传”。如果一定要用“艺术”二字,它至多是一种“宣传艺术”。那么如何来具体评价这个宣传品的“艺术”,也就是它所运用的手段、方法呢?
我在上文说过,因为它是宣传,是为一个口号、一种政治服务,所以它不过是一个大型活报剧。但是这却是个特殊环境中产生的活报剧,由于掌握权力,它能够动用全中国最好的人力资源,占据最好的剧场,用尽世界上最好的材料,所以它看起来似乎是辉煌的。然而,只要仔细分析,就会不难发现尽管外表辉煌,内中却是粗制滥造。
或许会有一些有技能而无操守的从事艺术的人为它服务,但是最好的艺术家,是一定不会从事这种创作,表演这种作品的。因为在这类作品上无法把自己的感觉和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因为这样的作品,政治第一,没了基本的人的,人性的内容。

当我说要评价样板戏的“艺术”的时候,一位作曲家朋友对我说,参与样板戏创作的是于会泳们,都是行家,你可要小心。对此,我只有会心的一笑。在这个社会,举例来说,对于“党的哲学家们”及中国“自然辩证法界”的元老们,有多少学问,对于哲学了解多少,我还是清楚的。在精神封闭中受训练,完全意识形态化的“知识精英”们,那种对哲学问题南辕北辙的理解,浅薄的知识根基,我有过亲身的领教。由此及彼,我相信,这个艺术界,这个更敏感的、灾难更加严重的领域,这些党培育出来的“艺术家”,绝对不会比哲学家好到哪里。这也就是说,除非出了奇迹,否则这些样板戏一定是二把刀、半瓶醋的精英们,利用权势的垄断,利用中国的封闭,造作出来的“唬”老百姓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