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臺灣進行中的總統選舉很多現象關係到思想和歷史的根本問題,非常值得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以及思想史學者研究分析。
有韓粉網友把 “集合時變紅色” 概括為英粉幾個重要特點之一。這個準確的把握讓我驚奇。
英粉和韓粉根本的不同點在哪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描述、分析的題目!因為韓粉和英粉在形成的基礎問題上有著根本的不同,例如:和意識形態的關係,族群問題,如何看待傳統及其文化問題,政治和社會以及民眾生活的關係。這種基礎不同、關係不同,決定了其後走向,即對社會現實及其未來的影響截然不同。而認識把握這個不同,不僅涉及過去一百年來世界及中國的歷史問題,而且涉及根本的人類不同社會及其文化,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在現代及未來產生的碰撞及交相影響。
具體在這個對比框架上來看:
英粉可以說是典型的所謂現代社會意識形態化、政治化的產物——是和共產黨一樣的,世俗基督教化、物質化社會的產品。
英粉是由黨團骨幹,知識人——意識形態分子帶領及煽動民眾,從上而下的教團文化的產物。
而韓粉則幾乎恰好是反之,是民眾對抗這一切的產物。在這個意義上韓國瑜其實是這一文化政治運動中的符號。
這個不同同樣反映在年輕人的現象中。大時代已經湧出很多傑出人物,如高雄林小姐、高鈞鈞、高雄歷史哥、宅卡拉、寒國人、比特王……,反觀英粉,除了黨徒、黨派打手,卻幾乎很少有才氣的年輕人湧現出來。這向我們顯示,韓粉在年輕人中強大的衝動力、爆發力,不過暫時因為媒體的壟斷、資源的缺乏還沒有機會爆發出來。
對此,我認為,韓粉和英粉的不同,可以說是一篇非常好的博士論文題目,能夠做得非常精彩,且在當代具有極為普遍的啟發意義。它是一個西學題目,一個極為重要的題目,但是卻是一個西方學者沒有能力問津的題目。因為子非魚,他們無法體會到華人民眾的心理及精神。
彰往察來,我看這一年多韓流的崛起,有太多的經典性的題目和內容可以供知識人建樹。
2019.9.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