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4日 星期日

看張君秋《詩文會》錄像雜感



看張君秋《詩文會》錄像雜感
這個錄像應該是七十年代中期江青主持的那組錄像吧
那是明白自己推動的文化革命是何物,為了留下原汁原味的京劇之舉。現在想,毛澤東江青那時突然做的,真的是遠比後來的音配像——作為文化革命產物的音配像要珍貴與重要!這是懂得京劇為何物之作。
在文革所謂結束後的第九年,一九八五年李瑞環們開始所謂搶救京劇藝術的音配像那時一批直接經過老藝術家們親傳的藝術家,如王吟秋們其實都還在但是和江青們的做法不同不是錄像而是配像這一錄一配顯示的卻是根本的對於京劇的不同理解及認識得到的是根本不同的結果
在此之前十年的毛澤東、江青做的錄像,是懂京劇之亡羊補牢。而李瑞環和當今的習近平之類做的則可說是不懂京劇之舉。後者雖然打著繼承挽救傳統京劇的旗子,但是卻是在做法上不僅讓原來的京劇在“做打”上失了形、走了神兒,而且從根本上扭曲了對京劇的理解它甚至可說是徹底地貶低了京劇。因為它褻瀆了支持傳統京劇存在基礎的表演程式,以及藝術家們天生的表現才能及為此付出的心血。它讓人看不到,也不再想到“唱念做打”融為一體的京劇之最高境界。如此就更想不到、看不見老藝術家之可望而不可及之處!
看看這個《詩文會》錄像,再看看梅蘭芳、馬連良、周信芳,乃至王吟秋留下來的錄像,看看周正榮與胡少安,以及八十年代臺灣京劇錄像,對比時下演員的《詩文會》那神韻及氣質,一舉手、一投足,如果還不能讓大陸那些配像的人自慚形穢,就更足以見到這些後來者們是否還有真正理解京劇及京劇藝術的感覺及能力了。而這也是我至今每次聽周正榮的錄音,看他的錄像,無法自拔的原因。那真的是參透了人生五味、史海滄桑,那嗓音眼神中的修養、教養,如果誰觸及了竟然還膽敢為之配像,就一定是十足的不自量力因為他竟然不知那一定會讓他相形見絀。
外行看熱鬧,可看重自己的藝術的藝術家,把自己當做藝術追求者的人,是不會忍心讓自己充當你看熱鬧的對象,而讓你看他的“絀”的。
雖然譚元壽的配像,遲金聲等得到大師親授、親傳,甚至遺傳的配像似乎可以別當另論,但是即便如此,也最好就是如江青領導下做的那樣,乾脆錄製這些人自己所學到及表演的,如留下來的這個《詩文會》,以及張學津的《白蟒臺》那樣。不必濫竽充數。更不必狗尾續貂
這兩代共產黨人對待京劇錄像資料的態度,立見高下。因為上一代人毛澤東江青還是是傳統的產物,而這一代人是真理部的結果。這一定是北京人所說的: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窩!
而這句話對於對岸,臺灣的所謂知識精英依然那些竟然看不到對岸異質,退化變異,聞不到臭味兒的臺灣新一代,亦是如此。對比齊如山一代人,周正榮一代人,難道不是品種也變異、蛻化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