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初冬,一場秋雨,兩株植物,三幀四幅照片,心中波瀾又起,不顧捉襟見肘,寫了四句七字文發到臉書。不想被友人好意鼓舞,說是改幾字可成一七絕,修改後,又發現可以拿到一個計算機認證詩詞格律的網站去認證。於是一發地不可收拾,稍事再改,居然通過了它的認證。這四句七字文,用歐洲時下的時髦語言說,猶如車檢,“詩檢”“測試合格”。為此,發在此大家解悶。
庭中紅葉廳中華,入夢山河海外愁;老去含毫書日月,歲來憑檻閱春秋。
2.
我寫四六,五七,都是為了一書胸中溝壑,一述腦中思緒。

余深知五四後,上代人強加給我們這幾代人的幼學,基本的底色教育已經讓我們徹底地失去了幾乎應該是先天式的掌握的中文的音韻意蘊。雖如此,由於文字中無法去除的根本的底色的存在,所以它讓我在一旦開始覺悟,就深感我所受的文字教育之蒼白貧乏,為此我做了後天的、甚至老年的惡補背誦,如此竟也時時能夠把祖宗的氣韻或多或少地裝載到我的文字中,讓我的文字不再如一團揉皺的卷紙,讀起來有了中文獨有的氣韻、音韻、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