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文化省思-我的七字文與七絕

1.
深秋初冬,一場秋雨,兩株植物,三幀四幅照片,心中波瀾又起,不顧捉襟見肘,寫了四句七字文發到臉書。不想被友人好意鼓舞,說是改幾字可成一七絕,修改後,又發現可以拿到一個計算機認證詩詞格律的網站去認證。於是一發地不可收拾,稍事再改,居然通過了它的認證。這四句七字文,用歐洲時下的時髦語言說,猶如車檢,“詩檢”“測試合格”。為此,發在此大家解悶。

庭中紅葉廳中華,入夢山河海外愁;老去含毫書日月,歲來憑檻閱春秋。

2.
我寫四六,五七,都是為了一書胸中溝壑,一述腦中思緒。

余深知五四後,上代人強加給我們這幾代人的幼學,基本的底色教育已經讓我們徹底地失去了幾乎應該是先天式的掌握的中文的音韻意蘊。雖如此,由於文字中無法去除的根本的底色的存在,所以它讓我在一旦開始覺悟,就深感我所受的文字教育之蒼白貧乏,為此我做了後天的、甚至老年的惡補背誦,如此竟也時時能夠把祖宗的氣韻或多或少地裝載到我的文字中,讓我的文字不再如一團揉皺的卷紙,讀起來有了中文獨有的氣韻、音韻、意蘊。
然而,儘管如此,我卻也更加誠惶誠恐。愛詩,卻絕對不敢言詩,因為學而後知不足,它太浩瀚,變化太無窮了。在我們這代人這樣的中文根底下,言詩,不過是自取其辱,說班門弄斧都不足以表達那種一旦稍知一二後,就一定會有的,我們其實連最低的一二都沒有的窘迫。即如“中國沒有史詩”的說法,可說是如荒郊惡犬吠聲!因為中國的詩歌幾可說是無史就無詩。即便是述景、抒情詩,也是字字句句充滿典故。

雖然如此,生為中國人,使用的中文,以及其固有的文化,卻也還是讓人一定會有中國文人的詩情。如此,卻也不因有前輩絢爛的詩歌,而失去自鳴。所以亦常常自唱自樂,自然還是那句話,絕不敢言詩!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兩三年,老杜、二李(李商隱、李賀)、東坡的詩背誦了近百首,更覺得自己是白活了!不過慶幸的是,父母給的這個殼子,還是沒有被共黨,沒有被“時代”——這蹩腳的翻譯文化、二逼文化、文青文化,徹底毀滅,最後還是裝載了些陳年佳釀。現在已經不再張嘴粗俗不堪。用我常自評,給自己打分的標準,做人在這一方面的修養也達到三分——及格了。

倘若有文字修養酒測,吹一吹,呼出來的氣我可以自豪地說,我一定會是“酒駕”!

3.
再回到這七字文二十八個字。
深秋讀書寫作之餘,總是看到窗前這棵楓樹,它由綠轉紅,年年如此,紅得那麼燦爛,屋內那兩盆蟹爪蘭,竟然也敢於在窗里和它對峙。連續幾年幾乎都是在同一個時候,窗外楓葉窗內蟹爪放。動了情,就動了欲,動了欲,就動了物。拿起相機拍了照,胸中卻還是有吐不盡的感思,於是隨手寫了這幾句打油。友人愛惜,加以滋潤,力圖教化為“詩”,於是發現,現代技術竟然不僅能夠進行工業品的檢驗認證,而且也能夠去認證詩歌。為此即如我愛相機、愛音響那般好奇,也把詩歌當作工業產品去認證了一番。不想居然稍加修改通過了認證。
怎麼說呢?
計算機認證的七絕——哈哈!它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呢?
計算機可以認證格律,可可以認證人的感覺及創造性如何嗎?!
人要機器認證,可知《人是機器》這二百年前的西方論點,點破現代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趨勢,這一文化必然帶來的趨勢。
據說還不僅如此,計算機還能夠根據格律寫詩。我想,它的確能夠把幾百年才能排列出來的文字可能用分秒的時間排列出。但是儘管如此,它卻一定創造不出一個文化時代及社會。
這最後一句話,“它卻一定創造不出一個文化時代及社會”,能夠推延,得出更普遍性的結論嗎?即現代化創造不出人的文化來,亦或提醒你反面存在的危險,它雖然創造不出,卻能夠毀滅掉文化?
——危乎?悲乎?無可奈何乎?
人啊人,你必須思索,而不只是懶惰地被它推著走才是。


2019.11.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