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臺灣好友看了我對胡少安先生的推崇,留言問我:
我小時看了很多胡少安的戲,電視台經常播。維光兄可留意他唱的時候有個表情特色,就是杏眼圓睜,把眼睛張得很大。有些觀眾不喜歡。
由於這個問題不僅涉及對於京劇的理解,而且涉及到兩岸文化的區別,對這四十年京劇走向的理解,乃至社會歷史問題,為此我認真得多回答了幾句。我希望就此展開的內容,不僅涉及大陸和臺灣,中華民國和共產黨中國的文化區別,而且涉及中西文化不同。一個文化人、知識分子如果感覺不到這種區別,那是不應該的。
我由於父親喜好京劇,所以我從小跟著看了很多戲。馬連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戲幾乎都看過。我當然聽不懂、看熱鬧。可是他的影響、神態印在了心裡,他的眼神和身段獨具神韻。為此我在看張學津為馬連良配像的時候非常、非常不習慣張學津的“眼”的戲。可說實在的,和其他年輕一代的大陸京劇演員比,張學津的眼神堪稱是和他們不可同日而語,是另外一個層次的。但是卻沒有馬連良的“文”、“雅”,書卷氣。
那眼神是修養而來的,是功夫,也是人的氣韻!
張學津讓樣板戲毀了,從骨子里,包括眼神——很有些油滑、革命帶來的煙火氣。張學津是一個讓人欲哭無淚的例子,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他嗓子的資本、家學都非常好,但是後天讓時代和社會毀了。一輩子的成就無法和胡少安、周正榮等前輩比。
再說胡少安的眼神。看了那些音配像,好在文革前大陸還有一兩部有馬連良主演的京劇電影,為了驗證我幼時的印象,我特意去看了多次,驗證了我的感覺不錯,為此我對那些音配像更加厭惡。而就在此時,看到周正榮和胡少安先生的錄像。我是五體投地!
兩位先生的錄像讓我深感,這兩位先生的唱念做打,到八十年代,已經可以和四大鬚生媲美!
由於喜歡李少春的《借東風》,我在YouTube上看了他兒子李寶春給他的配像,他兒子在臺灣。由於覺得不盡人意,而YouTube上恰好也有胡少安先生和周先生的借東風,為此我仔細對比了胡少安和周正榮先生的,李寶春的台步和眼神——差出幾里地。如此給他父親配像,應該羞愧才是!
京劇非常講究眼的功力,在京劇里,白眼球和黑眼球的運動配合臉上的勾彩,是一個很重要的表達方法。而京劇是寫意的,如齊如山先生強調的,凡是話劇和電影里的表演手法,在京劇中都要不得。所以京劇中的演員的“眼”,如台上一張桌子、兩把椅子,一個馬鞭,必須表達無數內容。如此,你就知道眼睛運動的重要,而那運動難的是,不僅動而且要有氣韻,沒有相當的修養及努力,根本不可能練就出在台上能夠統御台下每一個角落的眼力、眼神。據說梅蘭芳為了練眼神曾經特意養鴿子,天天緊盯天空鴿子飛翔。
回到胡先生的眼神,這些對比讓我感到,就憑胡先生、周先生那兩隻眼,就讓大陸花費幾百萬元的“音配像”工程變成鬧劇,因為它讓懂戲的人一眼看到粗俗不堪、褻瀆京劇!李瑞環是不知還是不懂京劇是“唱念做打”,那“做打”是藝術家滲透在整個京劇中的一半內容。用一半假貨,劣質油來炒菜,不是明白地公然欺騙糊弄嗎?
花幾百萬讓外行來看熱鬧,讓內行來看如何輕薄前輩及京劇,讓公眾來看自己並不是很懂京劇,真真的笑煞人也!
自然,這也讓人看到臺灣文化的雋永及魅力!可惜今天臺灣社會,對得起周先生、胡先生等前輩努力及貢獻遺產的人越來越少!
2020.5.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